成语
东山再起
东山再起
dōng shān zài qǐ
拼音:dōng shān zài qǐ
注音:ㄉㄨㄥ ㄕㄢ ㄗㄞˋ ㄑ一ˇ
繁体:東山再起
东山再起包含的字
包含东山再起的词
东山再起的基本释意
[ dōng shān zài qǐ ]

东晋时,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以后又出来做了大官。见《晋书 谢安传》。后用以比喻失败后重新上台。

东山再起的详细介绍
  • 【解释】: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 【示例】:回到家乡,先图个骨肉团聚,一面藏器待时,或者圣恩高厚,想起来还有~之日,也未可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
  •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重新得势
东山再起的词语解释

东山再起[ dōng shān zài qǐ ]

⒈  东晋谢安辞官后在东山隐居,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失势后又重新恢复地位。

stage a comeback; be back in the saddle; bob up again;

东山再起的国语辞典

东山再起[ dōng shān zài qǐ ]

⒈  晋谢安退职隐居东山,后来又再度入朝担任要职。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今亦用此语表示失败后卷土重来。也作「东山复起」。

《世说新语·排调》。后用以指官员退职后,再度出仕。《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回到家乡,先图个骨肉团聚,一面藏器待时,或者圣恩高厚,想起来还有东山再起之日,也未可知。」

如:「只要你再努力经营,三年后的立委选举,你一定可以东山再起。」

重振旗鼓

息影园林 一蹶不振

东山再起的释意
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东山再起的谜语
1.明天的太阳(打一成语)
东山再起的百科
东山再起的历史故事在江宁周边地区流传已久。江宁的东山原为土山,据说是当年小秦王赶山塞海神鞭鞭方山时掉下的一撮土,取名土山。吴开始建都于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后筑石头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吴国(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为孙权所建立,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公元222年孙权称王,229年正式称帝)。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东晋谢安,才学过人,但在朝廷遭到一帮小人的嫉妒,使得皇上一刻儿用他一刻儿贬他。谢安一气之下就辞官来到土山隐居,邀人下棋,落个耳根清静。他人在外,心念家,就模拟浙江会稽东山景色,在土山上大兴土木搞建筑,并改土山为东山。公元383年8月,前秦符坚率百万大军南下伐晋。此时的皇帝想起了谢安,决定重新启用他,就派员到东山,封他为征讨大都督。宰相肚里能撑船救国要紧,谢安没有推托,他回到朝廷调兵遣将,上下整顿,赏罚分明,官兵一心,要与符坚决一死战,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东山再起的出处
唐 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东山再起的例子
要警惕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东山再起。
东山再起的辨形
“再”,不能写作“在”。
东山再起的辨析
东山再起和“卷土重来”、“死灰复燃”;都有“失败后重新出来活动”的意思。不同在于:①东山再起和“卷土重来”偏重指失势后重新得势;“死灰复燃”偏重指恶势力、坏现象。②东山再起多用于人;而且大多是本来有势力、有地位的人;“卷土重来”不限于此;它的适用对象宽得多;“死灰复燃”应用范围更广;既可指人;也可指事与物。
东山再起的感情
东山再起是中性词。
东山再起的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重新得势。
东山再起的英文翻译
return to power
东山再起的俄语翻译
вновь появляться на арéне
东山再起的日语翻译
再起(さいき)する,もとの勢力(せいりょく)をもり返す
东山再起的德语翻译
wieder ans Ruder (od. an die Macht) kommen(ein Comeback feiern)
东山再起的法语翻译
retour au pouvoir(quitter sa retraite et rentrer dans la vie publiq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