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教导;教育:管~。请~。受~。因材施~。 2.宗教:佛~。伊斯兰~。信~。在~。 3.姓。 4.使;令;让:~他无计可施。~我十分为难。 
-  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唱歌。~小孩儿识字。师傅把技术~给徒弟。 
- 教 [jiào]
- 〈动〉 - (会意。从攴( 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 同本义 - 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 - 以教国子弟。——《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 -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 教者,民之寒暑也。——《礼记·乐记》 - 教,文之施也。——《国语·周语》 - 精华,教政之本也。——《春秋繁露》 - 君有此教士三万人。——《管子·小匡》 - 修教三年。——《韩非子·五蠹》 - 宁有政教。——《史记·货殖列传》 - 择师而教。——唐· 韩愈《师说》 - 以教吾子。——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 昨日蒙教。——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 所以见教。 - 又如:教治(教化,教育);教禁(教化和禁令);教读(教师);教读老夫子(教书老先生);教民(教育人民);教迪(教育开导启迪);教帖(古代公侯、大臣所下的手谕、命令);教当(教唆);教示(教导、训诲);教戒(教导和训戒);教告(教导教诲);教演(教练,演练);教阅(操演,检阅);教坊司(管理伎乐的机构,专司音乐、戏曲、舞蹈的教习、排练及演出等事宜);教门儿(某种人,某类职业的人);教引嬷嬷(教日常礼节的老年妇女) 
- 叫;让 - 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 - 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教从何处。——清· 袁枚《祭妹文》 - 又如:教令 
 - 〈名〉 - 宗教 。 - 如:信教;教民(指信仰基督教的人);教乘(指佛教、佛法);教法(宗教的理论) 
- 教育;教材 - 五教,诗、书、乐、易、春秋也。——《礼记·经解》 - 明七教以兴民德: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也。——《礼记·王制》 - 又如:教刑(古时学校里使用的刑罚);教席,教职(教师的职位);教术(教法,教数。教育的方法);教泽(教育的恩泽);教象(教育规则的条文) 
- 另见 jiāo 
 
- 教 [jiāo]
- 〈动〉 - 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 - 十三教汝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左传》 - 又如:教课;教书;手把手教;教唱歌;教倌(教入塾);教老者(方言,教员);教率(教授引导);教书匠(对教师的谑称) 
- 使;令;让 - 曲罢能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 
- 另见 jiào 
 
敎【卯集下】【攴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
 《廣韻》古孝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效切,
《廣韻》古孝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效切, 音較。《說文》作敎上所施,下所效也。《釋名》敎,效也,下所法效也。《廣韻》敎訓也。《玉篇》敎令也。《易·觀卦》聖人以神道設敎。《書·舜典》敬敷五敎在寬。《傳》布五常之敎。
音較。《說文》作敎上所施,下所效也。《釋名》敎,效也,下所法效也。《廣韻》敎訓也。《玉篇》敎令也。《易·觀卦》聖人以神道設敎。《書·舜典》敬敷五敎在寬。《傳》布五常之敎。
又《禮·王制》明七敎以興民德。《註》七敎,父子,兄弟,夫婦,君臣,長幼,賔客,朋友也。《周禮·地官·司徒》使帥其屬,而掌邦敎。《註》敎所以親百姓,訓五品,有虞氏五,而周十有二焉。《禮·曲禮》敎訓正俗,非禮不備。《荀子·脩身篇》以善先人謂之敎。
又《蔡邕·獨斷》諸侯言曰敎。《正字通》諭告之詞,其義與令同也。
又《廣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 音交。義同。敎字从
音交。義同。敎字从 从攴。
从攴。
教【卷三】【教部】
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孝。凡教之屬皆从教。 ,古文教。
,古文教。 ,亦古文教。古孝切
,亦古文教。古孝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