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对待:优~。以礼相~。~人和气。 2.招待:~客。 3.等待:~业。严阵以~。有~改进。 4.需要:自不~言。 5.要;打算:~说不说。~要上前招呼,又怕认错了人。 
-  停留:~一会儿再走。也作呆。 
- 待 [dài]
- 〈动〉 - (形声。从彳( chì),寺声。本义:等待,等候) 
- 同本义 - 待,逗也。——《广雅》 - 有待而行也。——《易·归妹》 - 窃待于下风。——《庄子·渔父》 -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隐公元年》 -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 与其坐而待之,孰若起而拯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 待君久不至,已去。——《世说新语·方正》 - 又如:待年(等待长大。指女子待嫁);待贤(等候贤人);待诏(等待任职的诏令);待时(等待时机) 
- 对待 - 此贤君子也,君厚待之。——《韩非子·喻老》 -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韩愈《原毁》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资治通鉴·汉纪》 - 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者。——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 又如:宽待(宽大对待);待见(原谅);待贤(礼遇贤者) 
- 招待 - 相公前厅待客。——元· 关汉卿《谢天香》 - 又如: 待东(以主人身分招待);待用(接待而拔用);待慢(招待不周;冷淡) 
- 需要 - 不待告。——《史记·天官书》。注:“须也。” - 又如: 自不待言;待教(需要教育) 
- 要 - [金老]便待出门, 店小二拦住道:“ 金公,那里去?”——《水浒传》 - 又如: 待说不说;待好(即将);待善(就要;将要) 
- 防备 - 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备,不可以待不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依靠 - 主待农战而尊。——《商君书·农战》 
- 容,让 - 两位头领到大寨食息,待贫道自去赶他。——《水浒传》 - 这也是个彩头,待我见去。——《灰阑记》 
- 要是,如果 - 倘或留住在家中,倒惹得孩儿们不学好了;待不收他,又撇不过柳大郎面皮。——《水浒传》 
- 另见 dāi 
 
- 待 [dāi]
- 〈动〉 - [口] 
- 暂时停留 。 - 如:在北京只待了一天 
- 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 。 - 如:我在家里待一整天 
- 另见 dài 
 
待【寅集下】【彳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徒在切《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 音殆。《說文》竢也。《易·繫辭》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禮·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音殆。《說文》竢也。《易·繫辭》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禮·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又《增韻》遇也。《論語》以季孟之閒待之。
又備禦也。《魯語》率大讎。以憚小國,其誰云待之。
又叶直里切,音峙。《魏文帝·浮海賦》衆帆張,羣櫂起,爭先逐進,莫適相待。
又叶時吏切,音侍。《荀子·成相篇》治之志後埶富,君子誠之,好以待。富音沸。
又叶徒帝切,音兌。《歐陽修·祭龍文》浸潤收畜,足支一歲。旱則來告,否則當待。
又叶杜兮切,音啼。《屈原·離騷》路修遠以多艱兮,騰衆軍使徑待。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爲期。《朱註》待,徒奇反。
待【卷二】【彳部】
竢也。从彳寺聲。徒在切
说文解字注
(待)竢也。立部曰。竢待也。从彳。寺聲。徒在切。一部。今人易其語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