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mù bù shí dīng
拼音:mù bù shí dīng
注音:ㄇㄨˋ ㄅㄨˋ ㄕˊ ㄉ一ㄥ
繁体:目不識丁
目不识丁的基本释意
-
《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据说“丁”应写作“个”,因为字形相近而误。后来形容人不识字说“不识一丁”或“目不识丁”。
目不识丁的详细介绍
- 【解释】: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 【出自】:《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 【示例】:我试问如果你母亲要把你嫁给一个~的俗商,或者一个中年官僚,或者一个纨袴子弟,你难产也不反抗?
◎巴金《家》二十五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目不识丁的词语解释
目不识丁[ mù bù shí dīng ]
⒈ 很少受过教育的或没有受过教育;尤指不能读、写。
例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头。
英completely illiterate; be totally ignorant; do not know one's ABC;
目不识丁的国语辞典
目不识丁[ mù bù shì dīng ]
⒈ 比喻不识字或毫无学问。参见「不识一丁」条。
引《警世通言·卷一七·钝秀才一朝交泰》:「他两个祖上也曾出仕,都是富厚之家,目不识丁,也顶个读书的虚名。」
《醒世姻缘传·第一回》:「若是那等目不识丁的,村气射人的,就是王侯贵戚,他也只是外面怕他,心内却没半分诚敬。」
近不识之无 胸无点墨
反精通文翰
目不识丁的释意
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目不识丁的谜语
1.最没文化的人(打一成语)
目不识丁的百科
目不识丁(mùbùshídīng),指连一个字也不认得,形容人不识字或没有学问。出自《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其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构成主谓结构。历史上曾有关于目不识丁的争议,认为丁字应为“个”字,“丁”不过是古人的讹传;同时,历史上也有不少关于目不识丁的故事和典故,甚至出现过目不识丁的皇帝。
目不识丁的出处
《旧唐书 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目不识丁的成语接龙
目不识丁的例子
我试问如果你母亲要把你嫁给一个目不识丁的俗商,或者一个中年官僚,或者一个纨袴子弟,你难产也不反抗?(巴金《家》二十五)
目不识丁的正音
“识”,不能读作“shì”。
目不识丁的辨析
目不识丁和“胸无点墨”;都形容没有文化。但目不识丁偏重“一字不识”;“胸无点墨”偏重在“没有一点学识。”
目不识丁的感情
目不识丁是贬义词。
目不识丁的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目不识丁的英文翻译
not know a single word
目不识丁的俄语翻译
абсолютно негрáмотный
目不识丁的日语翻译
目(め)に一丁字(いっていじ)もない。あきめくらである
目不识丁的德语翻译
nicht das einfachste Schriftzeichen kennen(vǒlliger Analphabet s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