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比较(高低大小等):~量。~劲儿。 2.用于比较性状、程度:产量~去年有显著增加。 3.表示具有一定程度:用~少的钱,办~多的事。 4.计较:锱铢必~。 5.明显:彰明~著。二者~然不同。 
- 〈名〉 - (形声。从车,交声。本义:车箱两旁板上的横木。士大夫以上的乘车,较上饰有曲铜钩) 
- 同本义 [cart’s beam] - 以其隧之半为之较崇。——《考工记·舆人》 - 猗重较兮。——《诗·淇澳》。释文:“车两旁上出轼者。” - 又如:重较(两重横木) 
- 车箱 - 金薄缪龙,为舆倚较。——《后汉书》 
- 概略;大旨 - 此其大较也。——《史记·货殖列传》 - 斯其大较也。——嵇康《乐无哀乐论》 
 - 〈动〉 - 较量 - 长短相较。——《老子》。释文:“较,较量深浅也。” - 鲁人猎较。——《孟子·万章下》。注:“猎较者,田猎较夺禽兽。” - 大车不较。——《史记·田完世家》。索隐:“较者,校量也。” - 不敢与较。——《聊斋志异·促织》 -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宋· 苏洵《六国论》 - 较死为苦。——清· 林觉民《与妻书》 - 较前此之仳离。——《广东军务记》 -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 又如:较射(比较射技);较赛(比赛胜负);较艺(较量技艺);较估(比较估计);较量(比较衡量) 
- 计较 。 - 如:较正(计较;争论);较名(计较声名地位);较计(计较) 
- 痊愈 。 - 如:较可(疾病减轻;痊愈);较痊(痊愈) 
- 用同“校” 
- 考核;检验 。 - 如:较阅(校阅);较对(校对核对);较覆(考核审查) 
- 校勘,校订 。 - 如:较正(校正;辩驳);较讹(校正错误) 
- 辩驳,较证 。 - 如:较议(驳议);较论(论说;谈论;分辩;争论);较正(辩论是非) 
- 差,减轻 。 - 如:较好(亦作“较痊”。病情减轻);较可(亦作“效可”。病情减轻,病愈) 
- 通“角”。竞逐 - 鲁人猎较, 孔子亦猎较。——《孟子·万章下》。 赵岐注云:“猎较者,田猎相较夺禽兽,得之以祭,时俗所尚,以为吉祥 - 又如:较力(角力;比武);较猎(比赛谁打猎收获多);较竞(竞逐);较对(竞争对抗);较逐(角逐,竞争追求) 
 - 〈形〉 - 通“皎”。明显 - 较,明也。——《广雅》 - 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史记·伯夷传》 - 白气较然。——《汉书·谷永传》 - 又如:较炳(较著。较明。显著明白);较然(明显的样子);较言(明白说明);较明(明显;明白);较近(明显切近) 
- 正直 - 鹄之言较,较者直也。射所以直己志。——《仪礼·大射仪》 - 较兮。——《书·大传》。注:“谓直道者也。” 
 - 〈副〉 - 略,稍为 。 - 如:较别(特殊,特别);较亲(准确);较胜(准确;明白);水平较高;较约(概略);较略(大概;大体);较差 
 - 〈介〉 - 用于两种事物的比较,相当于“比” - 十年后之理想之见识,必较十年前为不同。——清· 吴研人《杂说》。又如:环境较前更为恶劣 
 
較【酉集下】【車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古岳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岳切, 音覺。《說文》車輢上曲銅也。《崔豹·古今注》車較,重耳也。在車輦上重起,如兩角然。《詩·衞風》猗重較兮。《註》較,高于軾。輢是兩旁植木,較橫輢上。蓋古者車皆立乗,平常立則憑較,若應爲敬,乃俯憑軾。較在軾上,若兩較然,故云重較。
音覺。《說文》車輢上曲銅也。《崔豹·古今注》車較,重耳也。在車輦上重起,如兩角然。《詩·衞風》猗重較兮。《註》較,高于軾。輢是兩旁植木,較橫輢上。蓋古者車皆立乗,平常立則憑較,若應爲敬,乃俯憑軾。較在軾上,若兩較然,故云重較。
又《廣韻》車箱也。《後漢·輿服志》金薄繆龍,爲輿倚較。《註》車箱爲較。
又與角通,相競也。《孟子》魯人獵較。
又《廣韻》古孝切,音敎。與校通。比較也。
又《廣韻》略也。《孝經》蓋天子之孝也。《疏》蓋者,辜較之辭。辜較,猶梗槪也。言舉其大略也。
又《正韻》著明貌。《前漢·孔光傳》較然甚明。《集韻》或作䡈。今通用較。
䡈【卷十四】【車部】
車騎上曲銅也。从車爻聲。古岳切
说文解字注
(䡈)車輢上曲鉤也。各本作車騎上曲銅也。今依李善西京賦、七啓二注正。攷工記車人。以其廣之半、爲之式崇。以其隧之半、爲之較崇。較高五尺五寸。高於軾者二尺二寸也。戴先生曰。左右㒳較。故衞風曰。猗重較兮。毛傳。重較、卿士之車。因詩辭傅會耳。非禮制也。玉裁按䡈之制、葢漢與周異。周時䡈高於軾。高處正方有隅。故謂之䡈。䡈之言角也。至漢乃圜之如半月然。故許云車上曲鉤。曲鉤、言句中鉤也。圜之則亦謂之車耳。其飾則崔豹云文官靑耳。武官赤耳。西京賦云。戴翠帽。倚金較。荀卿及史記禮書云。彌龍以養威。彌許書作 。解云乗輿金耳也。皆謂䡈爲龍形、而飾以金。司馬氏輿服志。乗輿金薄繆龍。爲輿倚較。是其義也。下文公列侯安車倚鹿。然則䡈辨尊卑。自周已然。故劉熈曰。較在箱上爲辜較也。重較其䡈重。卿所乗也。毛公謂重䡈卿士之車。必有所受之矣。惟䡈可辜搉尊卑。故其引申爲計較之較。亦作校。俗作挍。凡言校讎可用較字。史籍計較字亦用覺。从車。爻聲。古岳切。古音讀如交。在二部。今字作較。周禮故書校作㩁。
。解云乗輿金耳也。皆謂䡈爲龍形、而飾以金。司馬氏輿服志。乗輿金薄繆龍。爲輿倚較。是其義也。下文公列侯安車倚鹿。然則䡈辨尊卑。自周已然。故劉熈曰。較在箱上爲辜較也。重較其䡈重。卿所乗也。毛公謂重䡈卿士之車。必有所受之矣。惟䡈可辜搉尊卑。故其引申爲計較之較。亦作校。俗作挍。凡言校讎可用較字。史籍計較字亦用覺。从車。爻聲。古岳切。古音讀如交。在二部。今字作較。周禮故書校作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