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uò lào
注音:ㄌㄨㄛˋ ㄌㄠˋ
部首:
五笔:XTKG
笔画:09
五行:木
结构:左右
unicode:7edc
gbk码:c2e7
部首笔画:3
繁体:
笔顺:フフ一ノフ丶丨フ一
络的基本解释
[ luò ]

1.网状的东西:橘~。丝瓜~。网~。

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旁支或小支:经~。

3.用网状物兜住:头上~着一个发网。

4.缠绕:~纱。~丝。~线。树身被藤蔓~住。

5.姓。

[ lào ]

络的介绍

1. 络 [luò]

络 [luò]

〈动〉

  1. (形声。从糸( mì),表示与丝线有关。各声。本义:缠绕,捆缚)

  2. 同本义

    络,缠也。——《广雅》

    有九丘,以水络之。——《海内经》

    郑绵络些。——《楚辞·招魂》

    绵络天地。——《汉书·扬雄传》

    蒙绵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罗绵其上。——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又如:络着手(缠着手);络越子(用越子缠绕丝或纱);络索(耳饰)

  3. 用网状物兜住 [hold sth.in place with a net]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陌上桑》

    又如:她头络着个发网

  4. 包罗。

    如:络幕(施张,覆盖的样子。也作“络縸”)

  5. 联,连,联络。

    如:络绎不绝;络续(陆续)

  6. 通“罗”。搜罗

    网络古今,叙述惩劝。——唐· 司马贞《补史记序》

络的释意
络子 lao
倒不如打个络子,把玉络上呢。--《红楼梦》
(形声。从糸,表示与丝线有关。各声。本义缠绕,捆缚)
同本义
络,缠也。--《广雅》
有九丘,以水络之。--《海内经》
郑绵络些。--《楚辞·招魂》
绵络天地。--《汉书·扬雄传》
蒙绵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罗绵其上。--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又如络着手(缠
络lào
⒈网状的东西。用于一些口语丝瓜~。
①线绳结成的网状袋子用塑料~子装洗脸盆。
②绕线、绕纱等的器具。
络luò
⒈网状的东西脉~。经~。丝瓜~。
⒉罩住头上~着发网。
⒊缠绕,缠裹,环绕~线。笼山~野。
⒋拉拢笼~。
络的康熙字典解释

絡【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盧各切《集韻》《正韻》歷各切,𠀤音洛。《說文》絮也。一曰麻未漚也。《急就篇註》絡卽今之生䌤也。一曰今之綿紬是也。

《史記·扁鵲傳》中經維絡。《註》十二經脈,十二絡脈。

《前漢·揚雄傳》緜絡天地。《註》謂包絡之也。

《楚辭·招䰟》鄭綿絡些。《註》絡,縛也。

《班固·西都賦》籠山絡野。《註》絡,繞也。

《班固·東都賦》衍地絡。《註》絡,網也。

《揚子·方言》繘或謂之絡。

《揚子·方言》絡謂之格。《註》所以轉篗車也。《廣韻》又姓。

《集韻》克各切,音恪。義同。

《韻補》叶魯故切。《楚辭·招䰟》秦篝齊纓,鄭綿絡些。

络的说文解字解释

絡【卷十三】【糸部】

絮也。一曰麻未漚也。从糸各聲。盧各切

说文解字注

(絡)絮也。今人聯絡之言。葢本於此。包絡字、漢人多叚落爲之。其實絡之引申也。楊雄傳曰。緜絡天地。以絮喻也。一曰麻未漚也。陳風曰。東門之池。可以漚麻。傳曰。漚、柔也。箋云。於池中柔麻。使可緝績作衣服。按未漚者曰絡。猶生絲之未湅也。从糸。各聲。盧各切。五部。

络的古汉语解释
luò
①<名>网状物,特指马笼头。简文帝《西斋行马》:“晨风白金~。”【又】<动>用马笼头兜住马头。《陌上桑》:“青丝系马尾,黄金~马头。”
②<动>缠绕;缠裹。《小石潭记》:“青树翠蔓,蒙~摇缀。”
③<动>环绕。《山海经·海内经》:“南海之内……有九丘,以水~之。”
④<动>包罗;覆盖。班固《西都赋》:“笼山~野。”
⑤<名>人体的脉络,特指人体浅表的血管。《素问·调经论》:“视其血~,刺出其血。”
络的谜语
1.半路断绝联系(打一字)
络的百科
经络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络
络在中间的成语
以络结尾的成语
络的英文翻译
to wind; (TCM) channels in the human body; small net; to hold sth in place with a net; to twist; net-like ob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