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huái
注音:ㄏㄨㄞˊ
部首:
五笔:KHJS
笔画:15
五行:水
结构:左右
unicode:8e1d
gbk码:f5d7
部首笔画:7
笔顺:丨フ一丨一丨一丨フ一一一丨ノ丶
踝的基本解释

小腿与脚之间部位的左右两侧的突起,是由胫骨和腓骨下端的膨大部分形成的。

踝的介绍

〈名〉

  1. (形声。从足,果声。本义:小腿与脚之间左右两侧突起部分)

  2. 同本义 ,在足和小腿之间的关节,相当于前臂腕关节,马的跗关节,在人类构成屈戌关节,位于上方的胫、腓骨和下方的距骨间

    踝,足踝也。从足,果声。谓足左右隆然圆起者。——《说文》

    又如:内踝;外踝;踝胫(踝骨与胫骨);踝拐(方言。踝骨);踝子骨(方言。踝骨。内踝和外踝的统称)

  3. 脚跟

    负绳及踝以应直。——《礼记·深衣》。注:“跟也。”

    又如:负绳及踝(将绳带系于脚跟)

  4. 脚 。

    如:削踝(古代砍去双脚的刑罚)

〈动〉

  1. 通“剐”。割 。

    如:踝舌(割去舌头);踝草(割草)

  2. 用同“裸” 。

    如:踝蹄婆(对妓女的贬称。踝,用同“裸”);踝体(裸体)

踝的释意
(形声。从足,果声。本义小腿与脚之间左右两侧突起部分)
同本义
踝,足踝也。从足,果声。谓足左右隆然圆起者。--《说文》
又如内踝;外踝;踝胫(踝骨与胫骨);踝拐(方言。踝骨);踝子骨(方言。踝骨。内踝和外踝的统称)
脚跟
负绳及踝以应直。--《礼记·深衣》。注跟也。”
又如负绳及踝(将绳带系于脚跟)
通剐”。割
踝huái
⒈小腿与脚连结处左右两侧的突起,即内~和外~,统称踝子骨。是由胫骨和腓骨下端的膨大部分形成的。
⒉脚跟。
踝的康熙字典解释

踝【酉集中】【足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胡瓦切《集韻》《韻會》《正韻》戸瓦切,𠀤音跨。《說文》足踝也。《釋名》踝,踊也。居足兩旁,磽确然也。亦因其形踝踝然也。《急就篇註》踝,足之外也。《禮·深衣》負繩及踝以應直。《註》踝,跟也。

《釋名》踝踝,單獨之言也。

《釋名》踝确,堅貌也。

踝的说文解字解释

踝【卷二】【足部】

足踝也。从足果聲。胡瓦切

说文解字注

(踝)足踝也。釋名曰。踝、确也。居足兩旁磽确然也。按踝者、人足左右骨隆然圜者也。在外者謂之外踝。在內謂之內踝。丮部曰。?、擊踝也。从足。果聲。胡瓦切。十七部。

踝的古汉语解释
huái
①<名>踝骨及踝关节。《洛阳伽蓝记·城西》:“蹶倒伤~。”
②<名>脚跟。《礼记·深衣》:“负绳及~以应直。”
踝的百科
踝读huái,部首:足,部外笔画:8,总笔画:15。1、通常指踝骨,即脚腕两旁凸起的部分。亦称“踝子骨”。
踝
以踝开头的词语
踝在中间的词语
以踝结尾的词语
踝的英文翻译
ank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