絙的基本解释
            -  古同“緪”,大绳索:“系以巨~。” 
-  缓。 
絙的康熙字典解释
            絙【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韻會》 胡官切,音桓。《說文》緩也。○按《說文》作
胡官切,音桓。《說文》緩也。○按《說文》作 ,从
,从 。
。 隷變作亘,須緣切。緪从
隷變作亘,須緣切。緪从 ,
, 从舟,隷省舟作月。故書
从舟,隷省舟作月。故書 爲恆,
爲恆, 亦爲亙。緪或省从亙。亙,居鄧切。絙與絚gēng字體音義各別。今俗絚皆作絙。非。緪字原从糹从
亦爲亙。緪或省从亙。亙,居鄧切。絙與絚gēng字體音義各別。今俗絚皆作絙。非。緪字原从糹从 作。
作。
絙的说文解字解释
            絙【卷十三】【糸部】
緩也。从糸亘聲。胡官切
说文解字注
(絙)緩也。緩當作綬。玉篇絙下曰。絙、綬也。此亦綬之類也。从糸。 聲。胡官切。十四部。
聲。胡官切。十四部。
絙的古汉语解释
            絙
              gēng
              ①<名>粗索。《三国志·魏书·王昶传》:“昶诣江陵,两岸引竹~为桥,渡水击之。”
              ②<形>紧;急。《淮南子·缪称》:“治国臂若张瑟,大弦~则小弦绝矣。”
              gèn(旧读gèng)通“亘”,通贯两头。班固《西都赋》:“自未央而连桂宫,北弥明光而~长乐。”
            絙的百科
            絙是形声字,纟为形,亘为声,有三个读音:huán,gēng,gèn(旧读gèng)。
             
              絙在中间的词语
              
            絙在中间的成语
              
            絙的英文翻译
            A kind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