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音:ㄗ
部首:
五笔:IUXX
笔画:12
五行:水
结构:左右
unicode:6ecb
gbk码:d7cc
部首笔画:3
笔顺:丶丶一丶ノ一フフ丶フフ丶
滋的基本解释

1.繁殖;生长:~生。~长。

2.增添;加多:~益。~润。

3.喷射:水管往外~水。

滋的介绍

〈名〉

  1. 滋水

    滋水出牛饮山白陉谷,东入 呼沱。从水,兹声。——《说文》

  2. 一名兹水,今名磁河。源出河北省阜平县西部南坨山东,今为潴龙河支流

  3. 浆,液汁

    墨井盐池,玄滋素液。——左思《魏都赋》

    流光驿驿,甘滋泥泥。——邹阳《酒赋》

  4. 滋味

    丧有疾,食肉饮酒,必有草木之滋焉,以为姜桂之谓也。——《礼记》

〈动〉

  1. 通“孳”。滋生;繁殖

    滋,益也。——《说文》

    无使滋蔓。——《左传·隐公元年》。服注:“益也。”

    草木庳小不滋。——《吕氏春秋·明理》

    事滋无成。——《左传·襄公八年》

    树德务滋,除恶务本。——《书·泰誓下》

    又如:滋疑(引起怀疑);滋乳(滋生繁衍);滋漫(滋生蔓延);滋演(滋生演变);滋蕃(滋生繁育);滋茂(植物生长繁茂);滋硕(竹长茂盛);滋荣(生长繁茂)

  2. 滋补。供给身体以养分;补养 。

    如:滋阴(滋补阴虚);滋膳(补养的膳食);滋助(滋补)

  3. 栽种

    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楚辞》

    又如:滋培(栽培;养育);滋植(培植)

  4. 浸染 。

    如:滋沥(汁液渗滴);滋液(渗透的汁液);滋穴(喷涌泉水的洞穴)

  5. 增长 (今国之疵,民之病,有滋而无损焉,乌所谓言之效邪?)—— 王安石《上田正言书二》

    又如:滋殖(增加;增长)

〈副〉

  1. 更加,愈益 ——表示程度

    去人滋久,思人滋生。——魏源《默觚上》

    滋可痛已。(更加使人悲痛。可,值得。已,同“矣”。)——孙文《序》

〈形〉

  1. 繁盛;茂盛 。

    如:滋阜(繁盛);滋盛(众多;兴旺);滋繁(益繁;滋生繁多)

  2. 味美 。

    如:滋美(美食);滋旨(美好的滋味或意味)

  3. 肥腻 。

    如:滋腴(肥腻的荤食);滋膏(脂膏)

  4. 脏污,污浊

    不获世之滋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滋垢(污垢);滋泥(污浊的烂泥);滋秽(污秽)

滋的释意
滋水
滋水出牛饮山白陉谷,东入呼沱。从水,兹声。--《说文》
一名兹水,今名磁河。源出河北省阜平县西部南坨山东,今为潴龙河支流
浆,液汁
墨井盐池,玄滋素液。--左思《魏都赋》
流光驿驿,甘滋泥泥。--邹阳《酒赋》
滋味
丧有疾,食肉饮酒,必有草木之滋焉,以为姜桂之谓也。--《礼记》
通孳”。滋生;繁殖
滋,益也。--《说文》
无使滋蔓。--《左传·隐公元年》。服注益也。”
草木庳小不滋。--《吕氏春秋·明理》
事滋无成。--《左传·襄公八
滋zī
①滋生;生长。
②栽种;培植。
③增长;增加。
④润泽;浸染。
⑤繁盛;茂盛。
⑥水;汁液。
⑦美味;滋味。
⑧谓调和滋味。
⑨愈益;更加。
⑩喷射。
⑾黑;污浊。《左传.哀公八年》"初,武城人或有因於吴竟田焉,拘鄫人之漚菅者,曰'何故使吾水滋?'"杜预注"滋,浊也。
⑿方言。快活;高兴。
⒀通"慈"。慈爱;体恤。
⒁水名。即今河北省磁河。
⒂水名。陕西省渭河支流灞河的古名。
⒂泉名。在渭水。
滋的康熙字典解释

滋【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𣳯𦱳《唐韻》子之切《集韻》《韻會》津之切《正韻》津私切,𠀤音兹。水名。《說文》水出牛飮山白陘谷。

霸水之別名。《水經注》霸陵縣霸水,古曰滋水。

蒔也,長也,益也。《書·泰誓》樹德務滋。

液也。《禮·檀弓》必有草木之滋焉。

多也,蕃也。《左傳·僖十五年》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

滋味也。《禮·月令》薄滋味,無致和。

濁也。《左傳·哀八年》武城人拘鄫人之漚菅者曰:何故使我水滋。

與孳孜通。

通作兹。《前漢·五行志》賦斂兹重。

《廣韻》疾之切,音慈。水名,出高麗山。《山海經》高是之山,滋水出焉。

滋的说文解字解释

滋【卷十一】【水部】

益也。从水兹聲。一曰滋水,出牛飲山白陘谷,東入呼沱。子之切〖注〗𣳯,古文。

说文解字注

(滋)益也。艸部茲下曰。艸木多益也。此字从水茲。爲水益也。凡經傳增益之義多用此字。亦有用茲者。如常棣、召旻傳云。兄、茲也。桑柔傳云。兄、茲也。衹是一義。从水。茲聲。各本篆文作?、解作玆聲。誤也。今正。說詳四篇下茲篆下。子。之切。一部。一曰滋水。出牛㱃山白陘谷。東入呼沱。此謂水名也。地理志。常山郡南行唐牛飲山白陸谷。滋水所出。東至新巿。入虖池水。南行唐故城在今直隸正定府行唐縣縣治北。新巿故城在今正定府治西北四十里。一統志曰。滋河源出山西五臺縣畍。東南流逕正定府靈壽縣北、行唐縣南。又東厯正定藁城二縣北、無極縣南。又東北入定州深澤縣畍。古與滹沱合流。今折而東北、與滱沙二水合。不入滹沱矣。

滋的古汉语解释
①<名>液汁。左思《魏都赋》:“墨井盐池,玄~素液。”
②<名>滋味。《后汉书·蔡邕列传》:“含甘吮~。”
③<动>培植。屈原《离骚》:“余既~兰之九畹兮。”【引】滋长。《左传·隐公元年》:“无使~蔓。”
④<副>益;更加。柳宗元《蝜蝂传》:“而贪取~甚。”
⑤<形>浊。《左传·哀公八年》:“何故使吾水~。”
滋的百科
滋是一个汉字,滋水出牛饮山白陉谷,东入呼沱。它指的是磁河。也指繁盛;茂盛。
滋
滋在中间的词语
以滋开头的成语
以滋结尾的成语
滋的英文翻译
taste; to nourish; juice; (dialect) to spout; to cause; to grow; to spurt; to incr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