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iū jiǎo
注音:ㄑ一ㄡ ㄐ一ㄠˇ
部首:
五笔:ITOY
笔画:12
五行:水
结构:左右
unicode:6e6b
gbk码:e4d0
部首笔画:3
笔顺:丶丶一ノ一丨ノ丶丶ノノ丶
湫的基本解释
[ qiū ]

水池:大龙~(瀑布名。在浙江雁荡山)。

[ jiǎo ]

低洼。

湫的介绍

1. 湫 [jiū]2. 湫 [jiǎo]3. 湫 [qiū]

湫 [jiū]

〈形〉

  1. 清静 。

    如:湫然(清静的样子)

  2. 另见 jiǎo

湫 [jiǎo]

〈形〉

  1. [地势]低下;低洼 [low-lying]

    湫宅闭门,不有椒房之势。——扬雄《法言》

    又如:湫窄(低温狭小,谦称自己居处贫窘);湫仄(低下狭窄);湫阨(低小狭小);湫凹(低洼);湫居(低矮的住房)

  2. 另见 jiū

湫 [qiū]

〈名〉

  1. 水潭

    湫,湫隘下也。从水,秋声。春秋传曰:晏子之宅湫隘。——《说文》。按,训为下湿也。”

    湫隘嚣尘。——《左传·昭公三年》。注:“下也。”

    又如:湫泊(水潭);湫水(潭水)

  2. 洞穴

    此之谓定性于大湫。——《吕氏春秋·审分》

〈动〉

  1. 凝集;积滞

    勿使有所壅闭湫底。——《左传·昭公元年》。注:“集也。”

    又如:湫底(积滞不畅);湫淤(积滞不通)

  2. 另见 jiǎo

湫的释意
湫〈形〉 jiao
湫宅闭门,不有椒房之势。--扬雄《法言》
又如湫窄(低温狭小,谦称自己居处贫窘);湫仄(低下狭窄);湫阨(低小狭小);湫凹(低洼);湫居(低矮的住房)
湫隘
街巷湫隘
湫 jiu
清静
湫〈名〉 qiu
水潭
湫,湫隘下也。从水,秋声。春秋传曰晏子之宅湫隘。--《说文》。按,训为下湿也。”
湫隘嚣尘。--《左传·昭公三年》。注下也。”
又如湫泊(水潭);湫水(潭水)
洞穴
此之谓定性于大湫。--
湫jiǎo
⒈低下,低湿~隘(低湿狭小)。
⒉见qiū。
湫qiū
⒈水池。
湫jiū 1.清静。 2.凉貌。 3.古水名。发源于山西省岚县西。今名湫水河。 4.通"遒"。参见"湫尽"。
湫jiù 1.泄洪道。
湫jiāo 1.地名用字。夫湫。
湫的康熙字典解释

湫【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韻會》《正韻》卽由切《集韻》將由切,𠀤音啾。北人呼水池爲湫。

水名。《說文》有湫水,在周地。《史記·封禪書》湫淵祠朝那。《註》湫淵,在安定朝那縣。

懸瀑水曰龍湫。

憂愁貌。《春秋·繁露陽尊隂卑篇》湫湫者,悲愁之狀也。

涼貌。《宋玉·高唐賦》湫兮如風。

《唐韻》子了切《集韻》子小切,𠀤音剿。湫,隘也。《左傳·昭元年》壅閉湫底。《註》湫謂氣聚,底謂氣止,皆停滯不散之意。

《昭二年》湫隘器塵。《註》湫,下也。

地名。《左傳·莊十九年》楚子伐黃,還及湫。

《集韻》雌由切,音秋。義同。

《廣韻》《集韻》𠀤在九切,音愀。義同。一曰洩水瀆也。

《集韻》兹消切,音焦。夫湫,亦地名。

宗蘇切,音租。人名。《左傳》魯有子服湫。

湫的说文解字解释

湫【卷十一】【水部】

隘。下也。一曰有湫水,在周地。《春秋傳》曰:“晏子之宅秋隘。”安定朝𨙻有湫泉。从水秋聲。子了切。又,卽由切

说文解字注

(湫)隘下也。當作湫隘湫下也。此舉左傳湫隘字而釋湫。如毛傳云文茵文虎皮也之例。杜預亦云湫下、隘小。下文塏訓高燥。爲湫之反。昭三年左傳服注。湫、箸也。十二年杜注。湫、愁隘也。皆引伸之義。一曰有湫水在周地。未聞。春秋傳曰。晏子之宅湫隘。事見左傳昭三年。安定朝那有湫淵。淵各本作泉。唐人避諱改也。今正。安定郡朝那、二志同。朝追輸切。朝那故城在今甘肅平涼府附郭平涼縣西北。前志云。有湫淵祠。蘇林云。淵方四十里。停不流。冬夏不增減。不生艸木。一統志曰。朝那湫今在平涼府固原州西南。从水。秋聲。子了切。又卽由切。三部。

湫的古汉语解释
qiū
①<名>水池。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诗:“南有龙兮在山~。”
②<形>凉。宋玉《高唐赋》:“~兮如风,凄兮如雨。”
jiǎo<形>低下。《左传·昭公三年》:“子之宅近市,~隘器尘,不可以居。”
chóu通“愁”。《左传·昭公三年》:“恤恤乎,~乎攸乎!深思而浅谋,迩身而远志,家臣而君图,有人矣哉!”
湫
湫在中间的词语
湫的英文翻译
mar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