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的基本解释
-
同“凌”。
淩的介绍
同“凌 2 ”
淩的康熙字典解释
淩【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力膺切《集韻》《韻會》閭承切,音陵。《博雅》淩馳也。一曰歷也。《木華·海賦》汎海淩山。
又與掕通。《爾雅·釋言》淩,慄也。《註》淩懅戰慄。《疏》蒼云:掕慄也。郭言淩懅戰慄,則淩掕音義同。
又水名。《前漢·地理志》泗水郡淩縣。《應劭曰》淩水所出。
又姓。《三國志》吳淩統。與凌別。
淩的说文解字解释
淩【卷十一】【水部】
水。在臨淮。从水夌聲。力膺切
说文解字注
(淩)淩水。在臨淮。前志臨淮郡。後志爲下邳國。前志泗水國淩。應劭曰。淩水所出。入淮南。後志淩屬廣陵郡。水經注淮水篇。淮水、左逕泗水國南。淩水、出淩縣。東流、逕其縣故城東。而東南流、注於淮。是曰淩口。今江蘇徐州府宿遷縣縣東南五十里有淩城。淩水未詳。从水。夌聲。力膺切。六部。廣韵曰。淩、歴也。今字今義也。
淩的古汉语解释
淩
líng
①<名>河名。
②<动>升;登。曹植《节游赋》:“建三台于前处,飘飞陛以~虚。”
③<动>乘;凌驾。屈原《九章·哀郢》:“~阳侯之泛滥兮。”
④<动>侵犯;欺侮。《史记·游侠列传》:“豪暴侵~孤弱。”
淩的百科
〈名〉形声。从水,令声。本义:水名,泠水1、同本义。即安徽的“青戈江”泠,泠水,出丹阳宛陵西北入江。――东汉·许慎《说文》。按,亦名清水,今之清弋江也。

淩在中间的成语
以淩结尾的成语
淩的英文翻译
variant of 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