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ǎo
注音:ㄍㄠˇ
部首:
五笔:SYMK
笔画:14
五行:木
结构:左右
unicode:69c1
gbk码:e9c2
部首笔画:4
繁体笔画:14
简体:
笔顺:一丨ノ丶丶一丨フ一丨フ丨フ一
槁的基本解释

枯干: ~木。

槁的介绍

〈形〉

  1. (形声。从木,高声。本义:草木枯干)

  2. 同本义

    槀,木枯也。——《说文》

    离为科上槁。——《易·说卦传》

    形固可使如槁木。——《庄子·齐物论》

    虽有槁暴。——《荀子·劝学》

    草木摇落,时槁悴兮。——《楚辞·九叹·远逝》

    则苗槁矣。——《孟子·梁惠王上》

    及以燕赵起而攻之,若振槁然。——《荀子·王霸》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孟子·公孙丑上》

    举若振槁。——《史记·礼书》。索隐:“干叶也。”

    又如:槁干(枯干。引申为贫穷);槁腐(枯朽);槁败(干枯衰败);槁落(枯落);败槁布地;槁箨(干枯的笋壳);槁枲(干枯的麻秆)

  3. 羸瘦;憔悴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列传》

    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庄子·列御寇》

    又如:槁面(憔悴衰老的面容);槁颈(羸瘦的样子);槁悴(枯萎;憔悴);槁瘠(枯瘦)

〈动〉

  1. 死亡

    文山负其马,立槁,至今马冢尚在。——明· 高攀龙《三时记》

    又如:槁死(枯死;困死);槁丧(灭亡)

  2. 通“考”( kǎo)。击

    颎如槁石火。——潘岳《河阳县诗》

  3. 通“犒”( kào)。以酒肉等饮食慰劳

〈名〉

  1. 通“篙”( gāo)。撑船的竿 [punt-pole]

    槁工楫师,选 自闽禺。——左思《吴都赋》

槁的释意
(形声。从木,高声。本义草木枯干)
同本义
槀,木枯也。--《说文》
离为科上槁。--《易·说卦传》
形固可使如槁木。--《庄子·齐物论》
虽有槁暴。--《荀子·劝学》
草木摇落,时槁悴兮。--《楚辞·九叹·远逝》
则苗槁矣。--《孟子·梁惠王上》
及以燕赵起而攻之,若振槁然。--《荀子·王霸》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孟子·公孙丑上》
举若振槁。--《史记·礼书》。索隐干叶也。”
又如槁干(枯干。引申为贫穷);槁腐(枯朽);槁败(干枯衰败);槁落(枯落);败槁布地;槁箨(干枯的笋壳);槁枲
槁(槀)gǎo枯干~木死灰(枯树及冷灰。〈喻〉无生气或极端消沉)。
槁kào 1.犒劳,犒赏。参见"槁秝"﹑"槁饫"。
槁kǎo 1.敲打,敲击。
槁gāo 1.木名。 2.通"篙"。撑船竿。参见"槁工"。
槁的康熙字典解释

槁【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正字通》同槀。

槁的说文解字解释

槀【卷六】【木部】

木枯也。从木高聲。苦浩切

说文解字注

(槀)木枯也。枯槀、禾稾字古皆高在上。今字高在右。非也。凡潤其枯槀曰槀。如慰其勞苦曰勞。以膏潤物曰膏。尚書槀飫。周禮槀人。小行人若國師役則令槀禬之。義皆如是。鄭司農以漢字通之。於槀人曰。槀讀爲犒師之犒。主?食者、故謂之犒。於小行人曰。槀當爲犒。謂犒師也。葢漢時盛行犒字。故大鄭以今字易古字。此漢人釋經之法也。左傳、國語皆有犒字。左傳服注曰。以師枯槀。故饋之飲食。韋注國語曰。犒、勞也。計左、國皆本作槀。今本作犒者。亦漢人所改。如牛人。軍事共其犒牛。此必後鄭從大鄭所易也。小行人經文從大鄭易爲犒、而注之曰。故書犒作槀。今本則譌舛難讀矣。何注公羊曰、牛酒曰犒。高注淮南曰。酒肉曰餉。牛羊曰犒。漢㡿彰長碑又作勞?。許不錄犒?字者。許以槀爲正字。不取俗字也。從木。高聲。苦浩切。二部。鄭箋詩讀橋爲槀。

槁的古汉语解释
gǎo<形>草木枯干。刘向《九叹·远势》:“草木摇落时~悴兮。”(草木凋落,到时候就枯干了。悴:指枯萎。)《孟子·公孙丑上》:“其子趋而往视之,则苗~矣。”【又】泛指干,枯干。《庄子·知北游》:“形若~骸。”
槁的百科
形声。字从木,从高,高亦声。“木”指木本植物。“高”指“上面”、“上头”、“头部”。“木”与“高”联合起来表示“树木谢顶”。本义:树冠变秃(无叶少枝)。辨析:枯与槁。“枯”字从木从古,“古”指“古木”。“古”与“木”联合起来表示“百年老树”。“槁”指树冠光秃。但树冠光秃的树不一定是古木,中年树木患病虫害也有可能变成无叶少枝的情况,百年老树也有可能是根深叶茂的。“枯槁”一词是指树干老态且枝叶光秃
槁
以槁结尾的词语
槁的英文翻译
dead tree; dried up (wood); variant of 槁; dried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