椠的基本解释
            -  1.古代记事用的木板。 2.古书的刻本:古~。 
椠的介绍
            - 〈名〉 - (形声。从木,斩声。本义:书板,古代削木为牍,没有书写过的素牍叫椠) 
- 同本义 - 椠,牍朴也。从木,斩声。谓未书之版长三尺,其小者曰札曰牒。——《说文》 - 怀铅握椠。——《西京杂记》 - 又如:椠工(刻字工);椠刻(刊刻);椠匠(刻字匠人) 
- 书的刻本 。 - 如:椠铅(指读书、作诗文);宋椠;元椠;椠人(读书而有见识之人) 
 
椠的释意
            椠
              (形声。从木,斩声。本义书板,古代削木为牍,没有书写过的素牍叫椠)
              同本义
              椠,牍朴也。从木,斩声。谓未书之版长三尺,其小者曰札曰牒。--《说文》
              怀铅握椠。--《西京杂记》
              又如椠工(刻字工);椠刻(刊刻);椠匠(刻字匠人)
              书的刻本
              椠本
              椠qiàn
              ⒈〈古〉书写文字的板片。
              ⒉书的板本旧~。宋~。
              ⒊文简,书信。
            椠的康熙字典解释
            槧【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慈染切《集韻》疾染切,
 上聲。《說文》牘樸也。《徐曰》始削麤樸也。《王充·論衡》斷木爲槧。《釋名》槧,漸也。槧板長三尺,言漸漸然長也。《揚子·法言》叔孫通,槧人也。《西京雜記》揚雄懷鉛提槧,從諸計吏,訪殊方絕俗之語,作方言。
上聲。《說文》牘樸也。《徐曰》始削麤樸也。《王充·論衡》斷木爲槧。《釋名》槧,漸也。槧板長三尺,言漸漸然長也。《揚子·法言》叔孫通,槧人也。《西京雜記》揚雄懷鉛提槧,從諸計吏,訪殊方絕俗之語,作方言。
又《癸辛雜識》 槧古無有也,始於王安石,其後盛行,淳熙閒
槧古無有也,始於王安石,其後盛行,淳熙閒 板幾廢。
板幾廢。
又《唐韻》才敢切《集韻》在敢切, 音嵌。《玉篇》削板牘。
音嵌。《玉篇》削板牘。
又《唐韻》《集韻》《類篇》 七豔切,塹去聲。
七豔切,塹去聲。
又《韻會》七廉切,音僉。義 同。
同。
椠的说文解字解释
            槧【卷六】【木部】
牘樸也。从木斬聲。自 切
切
说文解字注
(槧)牘樸也。樸、素也。猶坏也。牘、書版也。槧謂書版之素、未書者也。論衡曰。 木爲槧。釋名曰。槧、版之長三尺者也。槧漸也、言漸漸然長也。楊雄曰。天下上計孝廉及內郡衞卒會。雄常把三寸弱翰。齎油素四尺。以問其異語。歸、卽以鉛摘次之於槧。西京雜記曰。懷鉛提槧。從木。斬聲。自剡切。八部。
木爲槧。釋名曰。槧、版之長三尺者也。槧漸也、言漸漸然長也。楊雄曰。天下上計孝廉及內郡衞卒會。雄常把三寸弱翰。齎油素四尺。以問其異語。歸、卽以鉛摘次之於槧。西京雜記曰。懷鉛提槧。從木。斬聲。自剡切。八部。
椠的古汉语解释
            椠
              qiàn
              ①<名>古代写字用的木片。《论衡·量知》:“断木为~,柝之为板,力加刮削,乃成奏牍。”
              ②<名>简札,书信。王令《赠别晏成绩懋父太祝》:“幸因西南风,时作寄我~。”
            椠的百科
            椠【拼音】:[qiàn][ㄑㄧㄢˋ](椠)【郑码】:HEPF,U:6920,GBK:E8FD【笔画数】:12,部首:木,笔顺编号:152133121234部外笔画:11,总笔画:15五笔86&98:LRSU仓颉:JLD四角号码:52904UniCode:CJK统一汉字U+69E7民俗参考:汉字五行:木是否为常用字:否姓名学:非姓氏
             
              椠在中间的成语
              
            椠的英文翻译
            edition; wooden tab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