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ái
注音:ㄌ一ˊ ㄊㄞˊ
部首:
五笔:FITW
笔画:19
结构:左上包围
unicode:6584
gbk码:94c1
笔顺:一一丨ノ丶ノ一ノ丶一ノ一ノ丶ノ丶丨ノ丶
斄的基本解释
[ lí ]

1.硬而鬈曲的毛,可以絮衣服。

2.牦牛:“今夫~牛,其大若垂天之云。”

[ tái ]

1.古同“邰”,古邑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武功县南。

2.古县名,秦置,在今中国陕西省武功县西南。

斄的康熙字典解释

斄【卯集下】【攴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5画

〔古文〕𠩬《集韻》湯來切,同邰。《前漢·地理志》右扶風斄,周后稷所封。《註》同邰。◎按字彙又音離,訓斄牛,非是。集韻,犂牛字从𥝢。犂字从𥝢,作𥝢𠩬

斄的说文解字解释

斄【卷二】【犛部】

彊曲毛,可以箸起衣。从犛省,來聲。𠩬,古文斄省。洛哀切文三重一

说文解字注

(斄)彊曲毛也。也依廣韵補。可㠯箸起衣。箸同褚。裝衣也。王莽傳。以氂裝衣。師古曰。毛之彊曲者曰氂。以裝褚衣。令其張起也。按此氂皆斄之誤。劉屈氂亦當本作屈斄。屈斄謂彊曲毛也。从犛省。來聲。洛哀切。舊音力之切。一部。

𠩬)古文斄省。

斄的百科
斄,两个读音:lí、tái。读作lí时指硬而鬈曲的毛,可以絮衣服。也指牦牛。读tái时古同“邰”,古邑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武功县南。另指古县名,秦置,在今中国陕西省武功县西南。
斄
以斄开头的词语
斄的英文翻译
ancient place name (a Han dynasty town in Shaanxi); variant of 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