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援助使脱离灾难或危险:~命。挽~。营~。搭~。抢~。一定要把他~出来。 2.援助人、物使免于(灾难、危险):~亡。~荒。~灾。~急。 
- 〈动〉 - (形声。从攴( pū),轻轻敲击,求声。本义:止;禁止;阻止) 
- 同本义 - 救,止也。——《说文》 - 救,犹禁也。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周礼·司救》注 - 使之相救。——《周礼·大司徒》。注:“救,救凶灾也。” - 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孟子·离娄下》 - 又如:救止(阻止;纠正);救祸(消除祸乱);救灭(扑灭);救熄(亦作“救息”。扑灭);救扑(扑灭) 
- 援救别人 - 救,助也。——《广雅》 - 扶服救之。——《礼记·檀弓》 - 匍匐救之。——《孔子闲居》 - 民困而不知救。——明· 刘基《卖柑者言》 - 设法筹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 救我圣主。 - 足下欲救。 - 又如:解救(使脱离危险或困难);救穷(救济穷困);救度(救拔并使脱离苦难,多指神仙超度之事);救落(救助;说情;救护) 
- 治疗 - 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吕氏春秋·劝学》 - 又如:急救(紧急救治);救药(医疗救治。也用来比喻挽救、补救);救病(治病);救疾(救治病人;治病);救疗(救治;医治) 
- 纠正 -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礼记》 - 又如:救正(纠正);救弊(匡除纠正弊害);救奢(纠正奢靡);救过(纠正过失) 
- 求助于人 [ask sb. to come to the rescue] -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 请救于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 奉命求救。——《资治通鉴》 - 百千求救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 “捄” 
- 另见 jū 
 
救【卯集下】【攴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居祐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又切, 音廏。《說文》止也。《博雅》助也。《廣韻》護也。《書·太甲》尚賴匡救之德。《詩·大雅》式救爾後。
音廏。《說文》止也。《博雅》助也。《廣韻》護也。《書·太甲》尚賴匡救之德。《詩·大雅》式救爾後。
又《周禮·地官·司救註》救,猶禁也,以禮防禁人之過者也。
又《爾雅·釋器》絇謂之救。《註》救絲以爲絇。
又姓。《風俗通》諫議大夫救仁。
又《集韻》恭于切,音拘。《周禮·司救》劉昌宗讀。
又《韻補》叶居尤切。《詩·邶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凡民有喪,匍匐救之。《武王盤銘》溺於淵,尚可遊也。溺於人,不可救也。
救【卷三】【攴部】
止也。从攴求聲。居又切
说文解字注
(救)止也。論語。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馬曰。救猶止也。馬意救與止稍別。許謂凡止皆謂之救。从攴。求聲。居又切。三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