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āi zǒng cāi
注音:ㄙㄞ
部首:
五笔:RLNY
笔画:12
结构:左右
unicode:63cc
gbk码:9348
笔顺:一丨一丨フ一丨一丶フ丶丶
揌的基本解释
[ sāi ]

1.〔抬~〕动。

2.古同“塞”,填入;放入:“(把袈裟)就乱乱地~在包袱之内。”

[ zǒng ]

古同“总”。

[ cāi ]

择。

揌的介绍

1. 揌 [sāi]

揌 [sāi]

〈动〉

  1. 敲击;振动 。

    如:揌锣(敲锣)

  2. 用同“塞”。塞入;填塞 。

    如:揌在耳朵里

揌的康熙字典解释

揌【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蘇才切《集韻》桑才切,𠀤音鰓。《博雅》擡揌,動也。

《集韻》倉來切,音猜。擇也。

揌的说文解字解释

塞【卷十三】【土部】

隔也。从土从𡨄。先代切

说文解字注

(塞)隔也。𨸏部隔下云塞也。是爲轉注。俗用爲窒?字。而塞之義、?之形俱廢矣。廣韵曰。邊塞也。明堂位。四塞世告至。注云。四塞謂夷服、鎭服、蕃服、在四方爲蔽塞者。按鄭注所謂天子守在四夷也。戰國策。齊有長城巨防。足以爲塞。吕氏春秋。天下有九塞。所謂守在四竟也。邶風、庸風傳曰。塞、瘞也。塞、充實也。皆謂塞爲㥶之叚借字也。从土。𡫳聲。大徐作从土从𡫳。先代切。一部。按此切音葢因俗通用此字、故以此切別於穌則切也。舊音本無不同。

揌
揌的英文翻译
to sh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