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捎带;顺便给人带(东西):~封信。~个口信儿。
-
(骡马等)稍向后退。
- 捎 [shào]
〈动〉
扇打
这脸上是前日打围,在铁网山教兔鹘捎了一翅膀。——《红楼梦》
洒水 。
如:捎捎院子;往菜上捎水
窥词,瞻顾 。
如:用眼睛向后捎着点
稍微向后倒退(多指骡马) 。
如:往后捎
褪色 。
如:这件衣服已经捎色了
另见 shāo
- 捎 [shāo]
〈动〉
(形声。从手,肖声。本义:选取)
同本义
捎,择也。——《广雅·释诂》
捎,自关已西,凡取物之上为挢捎。——《说文》
捎,选也。——《方言》
掠拂
风捎檐滴难开幌。——张耒《春阴》
曳捎星之旃。——杨雄《羽猎赋》
又如:捎(抽打割勒。捎:拂掠);捎儿(手巾);捎星(拂到天上的星,形容极高);捎捩(拂掠转折)
破除;砍杀;芟除
拔剑捎罗网。——曹植《野田黄雀行》
捎带;顺带 [take along sth. to or for]
孟姜女时常到村口去看,希望过路的人给捎封信来。——《孟姜女》
又如:捎搭(装载在牲口背上);请把这张报捎给她;捎个口信
放置,安放 。
如:捎泊(停靠);捎空(落空;蹬空)
瞟一眼 。
如:往后捎着点
另见 shào
捎【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所交切《集韻》《韻會》師交切,音筲。《說文》自關以西,凡取物之上者爲撟捎。《揚子·方言》撟捎,選也。《郭璞註》此妙擇積聚者也。
又《廣韻》芟也。《史記·龜筴傳》以夜捎兔絲去之。
又《增韻》掠也。《揚雄·校獵賦》曳捎星之旃。《註》捎,拂也。《杜甫詩》花妥鸎捎蝶。
又蒲捎,良馬名。
又《集韻》山巧切,音稍。擊也。同。
又《類篇》所敎切,稍去聲。攴也。
又《唐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思邀切,音宵。除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以其圍之阞捎其藪。《註》阞三分之一也。藪者,衆輻之所趨也。《馬融·廣成頌》捎罔兩,拂游光。
又搖捎,動貌。
又《正韻》先彫切,音蕭。義同。
捎【卷十二】【手部】
自關巳西,凡取物之上者爲撟捎。从手肖聲。所交切
说文解字注
(捎)自關巳西凡取物之上者爲撟捎。取物之上、謂取物之顚也。捎之言梢也。方言曰。撟捎、選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取物之上謂之撟捎。按今俗語云捎帶是也。西京賦注曰。摕者、捎取之。工記捎其藪、捎溝。注曰。捎、除也。其引申之義。从手。肖聲。所交切。二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