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音:ㄉㄜˊ
部首:
五笔:FHNN
笔画:12
结构:上下
unicode:60b3
gbk码:909c
笔顺:一ノ丨フ一一一フ丶フ丶丶
悳的基本解释

同“德”。

悳的康熙字典解释

悳【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𠀤音得。《說文》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从直从心。《六書精蕰》直心爲悳。生理本直,人行道而有得於心爲悳。小篆加彳,取行有所復之義。《長箋》論語,以直報怨,以悳報悳,則知直卽是悳。通溷用德,非是。時尙茂密,故悳字幾廢。《隂復春曰》道悳之悳,《說文》从直从心。德字从彳从㥁,升也。今道悳字皆作德,而悳㥁字但爲古文矣。別詳德字註。

悳的说文解字解释

悳【卷十】【心部】

外得於人,内得於己也。从直从心。㥁,古文。多則切

说文解字注

(悳)外得於人。内得於己也。此當依小徐通論作内得於己。外得於人。内得於己、謂身心所自得也。外得於人、謂惠澤使人得之也。俗字叚德爲之。德者、𦫵也。古字或叚得爲之。从直心。洪範三德。一曰正直。直亦聲。多則切。一部。

𢜖)古文。

悳的百科
悳,de,从直从心。(以曲L而得直)而来。外得於人,内得於己也。内得於己,谓身心所自得也;外得於人,谓惠泽使人得之也。俗字叚德为之,是以其彳(行动)证其所得也。
悳
悳的英文翻译
variant of 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