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chuí
注音:ㄔㄨㄟˊ
部首:丿
五笔:TGAF
笔画:08
五行:金
结构:单一
unicode:5782
gbk码:b4b9
部首笔画:3
笔顺:ノ一丨一丨丨一一
垂的基本解释

1.耷(dā)拉下来:~柳。

2.留传:永~不朽!

3.将;快要:~老。功败~成。

4.敬辞。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念。~询。

垂的介绍

〈名〉

  1. (形声。从土,( chuí)声。本义:边疆)

  2. 通“陲”。边疆;边境

    垂,远边也。——《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

    垂,疆也。——《广韵》

    寡人无良边垂之臣。——《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战国策·秦策四》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曹植《白马篇》

    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荀子·臣道》

  3. 堂檐下靠阶的地方

    又如:垂堂(堂边近阶处屋檐下)

〈动〉

  1. 垂挂

    垂带悸兮。——《诗·卫风·芄兰》

    垂发。——《后汉书·邓禹传》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又如:垂垂(形容下垂的样子);垂丝(垂下发丝);垂梢(马尾长而下垂);垂涕(哭泣);垂髫(童子未行冠礼前,头发下垂,用以指童年或儿童)

  2. 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

    如:垂音(垂示于文辞);垂则,垂法(垂示法则);垂训(垂示教训)

  3. 赐予 。

    如:垂盼(优待);垂佑(赐予保佑)

  4. 留传

    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韩愈《答李诩书》

    又如:垂名竹帛(名载史册;流芳后世);垂教(留传教训于后世);永垂不朽

  5. 注意;留意 。 如:垂青(看重;见爱);垂顾(看重;宠爱)

  6. 低下,放低 。

    如:垂意(降意;垂念);垂光(光辉下照)

〈形〉

  1. 垂直的,与地平面成九十度角度的 。

    如:垂面

  2. 细长下挂的——多用于树 。

    如:垂柳;垂丝(下垂的丝状枝条);垂云(低垂的云彩)

〈副〉

  1. 接近,快要 。

    如:垂及(将至);垂毙(垂死):垂没(将死);垂年(晚年,将死之年)

垂的释意
(形声。从土,声。本义边疆)
通陲”。边疆;边境
垂,远边也。--《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
垂,疆也。--《广韵》
寡人无良边垂之臣。--《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战国策·秦策四》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曹植《白马篇》
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荀子·臣道》
堂檐下靠阶的地方
又如垂堂(堂边近阶处屋檐下)
垂挂
垂带悸兮。--《诗·卫风·芄兰》
垂发。--《后汉书·邓禹传》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玉台新咏·
垂的康熙字典解释

垂【丑集中】【土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𡍮𠄒𠂹𠣔《唐韻》《集韻》𠀤是爲切,音甀。自上縋下。《易·大傳》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詩·小雅》垂帶而厲。

布也。《後漢·鄧禹傳》垂功名於竹帛。

同陲。堂之盡處近階者。《書·顧命》一人冕執戣,立于東垂。一人冕執瞿,立于西垂。《史記·袁盎傳》臣閒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邊垂。《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垂。《前漢·谷永傳》方今四垂宴然。

地名。《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註》垂,衞地,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宣八年》仲遂卒于垂。《註》齊地。

《集韻》馳僞切,音縋。鄉名。在縣。

《集韻》樹僞切《正韻》殊僞切,𠀤音瑞。《書·舜典》垂共工。陸德明讀。

將及也。杜甫有垂老別詩。

垂的说文解字解释

垂【卷十三】【土部】

遠邊也。从土𠂹聲。是爲切〖注〗𡍮𠄒𠂹𠣔,古文。

说文解字注

(垂)遠邊也。?部曰。邊者、行?崖也。?者、遠邊也。崖者、高邊也。邊本謂行於?崖。因之?崖有遠邊高邊之偁。厓有山邊之偁矣。逍遙游。翼若?天之雲。崔云。?猶邊也。其大如天一面雲也。漢書。千金之子、坐不?堂。謂坐不於堂之邊也。?本謂遠邊。引申之、凡邊皆曰?。俗書邊?字作?。乃由用?爲𠂹。不得不用?爲?矣。𨸏部曰。?、危也。則無邊義。从土。𠂹聲。是爲切。古音在十七部。

垂的古汉语解释
chuí
①<名>边疆,边境。又写作“陲”。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
②<动>垂挂。《促织》:“入其舍,则密室~帘。”《孔雀东南飞》:“红罗复斗帐,四角~香囊。”
③<动>垂落,落下。《荆轲刺秦王》:“士皆~泪涕泣。”《行路难》:“闲来~犯钓碧溪上。”
④<动>流传。《荀子·王霸》:“名~乎后世。”成语有“永垂不朽。”
⑤<动>临近。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以大杖击二十,~死。”
⑥<副>敬词。表示对方高于自己。白居易《答崔侍郎书》:“~问以鄙况。”《中山狼传》:“请诉之,愿丈人~听。”【垂成】1.接近完成。陈寿《三国志·吴书·薛综传》:“实欲使卒~之功,编于前史之末。”2.指庄稼将近成熟。苏轼《祈睛吴山祝文》:“岁既大熟,惟神之赐;害于~,匪神之意。”【垂垂】1.渐渐。2.表下落。3.低垂。4.延伸。【垂拱】1.垂衣拱手,言不亲理事务。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文武并用,~而治。”后多用以颂扬帝王无为而治。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鸣琴~,不言而化。”2.犹“袖手”。形容置身事外。司马迁《史记·黥布列传》:“大王抚万人之众,无一人渡淮者,~而观其孰胜。”3.两手重合而下垂,表恭敬。《礼记·玉藻》:“凡侍于君,绅垂,足如履齐,颐霤,~,视下而听上。”【垂暮】傍晚,比喻晚年。【垂荣】焕发光彩。【垂世】留传后世。【垂示】1.留给后人示范。范晔《后汉书·顺烈梁皇后纪》:“无以述遵先世,~后世也。”2.谦词。表示对方居高以示下。骆宾王《和<闺情诗>启》:“学士袁庆隆奉宣教旨,~《闺情诗》并序。”【垂髫】古时候儿童头发下垂,故用以代指儿童。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并怡然自乐。”
垂的百科
垂,可意为东西一头挂下,传下去,传留后世,接近,快要,此为今意。小篆垂字为𡍮,而垂下,挂垂的意思为𠂹字,是垂小篆的声旁,垂本意为边陲,是同今“陲”字。而古“陲”字本意为危,是指高耸惊人的山崖。从邮的邮本字“邮”,为境上行书舍,是边缘地区的驿站。三字联合注释以明其本意与后世衍生简化意。
垂
以垂结尾的成语
垂的英文翻译
droop; almost; to hang (down); dangle; hand down; bequeath; nearly; bend down; to appro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