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结成固体:~结。~固。 2.注意力集中:~神。~视。 
- 〈动〉 - (会意。古冰字,从水,从疑。疑,止也。疑亦声。本义:结冰) 
- 同本义 - 凝,水坚也。——《说文》 - 凝,定也。——《广雅》 - 肤如凝脂。——《诗·卫风·硕人》 - 凝土以为器。——《考工记》 - 天气严疑之气。——《礼记·乡饮酒义》 - 霜锷水凝。——枚乘《七命》 - 幕中草檄(xì)砚水凝。—— 唐· 岑参《走马川行》 - 又如:凝寒(寒冷冻结);凝冰(冰;结冰);凝雨(雪);凝涸(冻结);凝霜(凝结成霜) 
- 凝聚;积聚 - 沙石凝积,地势无所宜。——《盐铁论·轻重》 -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又如:油还没凝住;水凝成了冰;凝合(聚拢集结);凝情(凝聚愁情);凝图(收聚天下图书);凝尘(积聚的尘土);凝蹇(凝结);凝露(凝结的露珠;凝聚成露;凝结着露珠);凝心(专心;一心一意);凝玩(专心观赏把玩);凝念(沉思;专心思考);凝待(专心等待);凝睛(眼不转睛);凝意(意念专注) 
- 集中;注目;注视 [concentrate one's attention; fix one’s eyes on] -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达生》 - 凝听翔立。——唐· 李朝威《柳毅传》 - 又如:凝盼(注视);凝目(注目;凝视);凝眺(注目远望);凝眼(注目);凝瞳(注目) 
- 停止;静止 - 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江淹《别赋》 - 又如:凝坐(静坐);凝停(静止;停滞);凝绝(停止;中断);凝族(冕旒静止不动。形容帝王态度肃穆专注);凝澹(静止) 
 - 〈形〉 - 稳重;庄重 - 器量宏大,风度端凝。——清· 徐珂《清稗类钞·容止类》 - 又如:凝正(稳重端庄);凝厚(稳重敦厚);凝直(庄重而正直);凝峻(庄重严峻);凝特(庄重严肃,与众不同);凝简(庄重而朴实);凝旷(端庄旷达);凝稳(端庄稳重) 
- 徐缓 - 缓歌慢舞凝丝竹。——白居易《长恨歌》 - 又如:凝笳(徐缓幽咽的笳声);凝净(平缓明静) 
- 表示程度很深 。 - 如:凝冬(严冬);凝冽(谓严寒);凝寒(严寒);凝湛(深湛清澈);凝烟(浓密的雾气) 
 
凝【子集下】【冫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集韻》《正韻》魚陵切《韻會》疑陵切, 觺平聲。《說文》水堅也。本作冰。从水从仌。《徐曰》俗作凝。今文从俗。《易·坤卦》履霜堅冰,隂始凝也。
觺平聲。《說文》水堅也。本作冰。从水从仌。《徐曰》俗作凝。今文从俗。《易·坤卦》履霜堅冰,隂始凝也。
又《增韻》成也,定也。《書·臯陶謨》庶績其凝。《易·鼎卦》君子以正位凝命。《註》嚴整貌。
又《謝玄暉鼓吹曲》凝笳翼高蓋。《李註》徐聲引調謂之凝。
又《唐韻》牛 切《集韻》《韻會》牛孕切,
切《集韻》《韻會》牛孕切, 觺去聲。止水也。
觺去聲。止水也。
又叶鄂力切。觺入聲。《楚辭·大招》天白顥顥,寒凝凝只。䰟乎無往,盈北極只。《註》凝凝,冰凍貌。
又《韻會》或作疑。《詩·大雅》靡所止疑。《註》音屹。疑,讀如儀禮疑立之疑,定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