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的介绍
            1. 侧 [cè]2. 侧 [zhāi]3. 侧 [zè]
- 侧 [cè]
- 〈名〉 -  (形声。从人,则声。本义:旁边) 
-  同本义。亦用作谦词  - 侧,旁也。——《说文》 - 居侧室。——《礼记·内则》。注:“谓夹之室次燕寝也。” - 立于侧阶。——《书·顾命》 - 倾容幸而待侧。——《楚辞·思古》 - 有泉侧出。——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又如:左侧;右侧;侧闻(谦词。表示从旁听到);侧畔(旁边) 
-  边缘  -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诗·魏风·伐檀》 - 铸钟官赤侧。——《史记·平准书》。集解:“以赤铜为其廓也。” 
 - 〈动〉 -  向旁边歪斜  - 樊哙侧其盾以撞。——《史记·项羽本纪》 - 侧弁之俄。——《诗·小雅·宾之初筵》。笺:“侧,倾也。” -  又如:侧耳细听;侧目(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或愤恨的样子) 
-  靠近  - 侧其故处。——《仪礼·公食礼》。疏:“近也。” -  又如:侧近(临近,最近) 
 - 〈形〉 -  不正,邪辟  - 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书·洪范》 -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柳宗元《童区寄传》 
-  另见 zhāi;zè 
 
- 侧 [zhāi]
- 〈形〉 -  〈方〉∶斜着,不正 。 - 如:帽子侧歪在一边;侧棱;侧歪 
-  另见 cè;zè 
 
- 侧 [zè]
- 〈形〉 -  倾斜。古字为“仄” - 侧弁之俄。——《诗·小雅·宾之初宴》 - 无反无侧。——《书·洪范》 
-  同“仄”。“平仄”也作“平侧” 
-  另见 cè;zhāi 
 
 
          
            侧的释意
            
              侧
              (形声。从人,则声。本义旁边)
              同本义。亦用作谦词
              侧,旁也。--《说文》
              居侧室。--《礼记·内则》。注谓夹之室次燕寝也。”
              立于侧阶。--《书·顾命》
              倾容幸而待侧。--《楚辞·思古》
              有泉侧出。--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左侧;右侧;侧闻(谦词。表示从旁听到);侧畔(旁边)
              边缘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诗·魏风·伐檀》
              铸钟官赤侧。--《史记·平准书》。集解以赤铜为其廓也。”
              侧
              向旁边歪斜
              樊哙侧其盾以撞。--《史记·项羽本纪》
              侧弁之俄
              侧 cě
              ①旁边~面、两~。
              ②向一边歪斜~目、~耳细听、~重效果。又见zè。
              【侧锋】〈美〉中国画技法。运笔时笔头向左右倾斜,使笔尖、笔腰、笔根同时发挥作用。兼有粗、细、浓、淡、干、湿等变化。常用于中国画的意笔画。又称偏锋。
              【侧棱】棱柱或棱台的两个侧面的公共边。
              【侧面】
              ①旁边的一面(区别于'正面')从、了解。
              ②〈数〉在几何图形中,区别于底面或正面的各个面(平面或曲面)。如棱柱的侧面(平面)、圆柱的侧面(曲面)等。
              【侧面积】侧面的面积。
              【侧目】不敢正视,斜着眼睛看。形容害怕而又愤恨~而视。
              【侧线】〈生〉动物身体两侧,排列成直线形的一种构造。某些蛔虫的侧线由外胚层所形成,排泄管由此通过。鱼类及水生两栖类动物的侧线能感觉水流振动及声音。
              【侧芽】生在叶腋、尚未发育成长的枝或花的雏体。又叫腋芽。
              【侧泳】一种游泳姿势。游时侧卧水面,两手臂轮流划水。
              【侧足】、形容因畏惧而不敢对面站立~而立。
              ②置足;落脚。
              侧zè
              ⒈[侧声]即"仄声",见 "仄
              ⒋"。
              侧zhāi
              ⒈斜着~歪(歪斜)。~棱(向一边倾斜)。
              侧cè 1.旁边。 2.用作谦词。 3.倾斜。 4.不公正;不正派。 5.僻远。 6.独;特。 7.瘗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崔氏侧庄公于北郭。"杜预注"侧,瘗埋之。"
              清袁枚《随园随笔.诸经》"三《传》多古字,余尝戏集之。在《左氏》则……埋曰侧。"一说侧为厕。清汪中《经义知新记》"襄十五年《传》'崔氏侧庄公于北郭。'侧与
              厕同。" 8.藏伏。 9.轻微。 10.汉字笔画中"点"的古称。参见"永字八法"。 11.通"恻"。悲伤。
             
           
          
          
            侧的古汉语解释
            
              侧
              cè
              ①<名>旁;旁边。《游褒禅山记》:“其下平旷,有泉~出。”《谭嗣同》:“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肃宫庭。”
              ②<名>水边;岸边。《<诗经>两首·伐檀》:“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兮。”
              ③<动>歪斜;倾斜。《鸿门宴》:“樊哙~其盾以撞。”
              ④<动>翻转;翻覆。《促织》:“转~床头,惟思自尽。”《口技》:“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妇梦中咳嗽。”
              zè
              ①通“仄”。狭窄。杜甫《偪侧行赠毕四曜》:“偪~何偪~,我居巷南子巷北。”
              ②通“昃”。太阳偏西之时。《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每旦视朝,日~乃罢。”【侧臣】左右近臣。《管子·度地》:“亟为寡君教~。”【侧出】旧时指妾(小老婆)所生子女。《新唐书·王鉷传》:“王鉷,中书舍人瑨~子也。”【侧立】1.旁立。形容谦逊、尊重的样子。2.戒备、恐惧的样子。【侧目】斜着眼睛看,表示畏惧、愤恨。班固《汉书·郅都传》:“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郅)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而视,号曰‘苍鹰’。”【侧室】1.支子;庶子。《韩非子·亡徵》:“君不肖而~贤,太子轻而庶子伉。”2.妾。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城南高阳王寺》:“(美人徐月华)永安中与卫将军原士康为~。”3.春秋时官名。掌宗族之事,由宗族的旁支充任,故名。左丘明《左传·桓公二年》:“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听】1.在旁偷听。2.侧着耳朵听。3.从旁听到。4.侧身而听,表示谦敬。
             
           
          
          
            侧的百科
            
              “侧”字,跟“正”相对。表示左右或倾向与左右的意思。
             
           
          
            侧的英文翻译
            
              incline, slant, lean; 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