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判
通判
tōng pàn
拼音:tōng pàn
注音:ㄊㄨㄥ ㄆㄢˋ
通判包含的字
通判的基本释意
[ tōng pàn ]

古代官名。宋代开始在州、府设立,和州、府的长官共同处理政务。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但握有连署公事和监察官吏之权。明清时在各府设立,掌管粮运及农田水利等事务。

通判的词语解释

通判[ tōng pàn ]

⒈  官名。在知府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

嘉兴通判。——清·张廷玉《明史》

an official under county magistrate who administers lawsuit,etc.;

通判的国语辞典

通判[ tōng pàn ]

⒈  职官名。宋初,为制衡各地权势过大的藩镇,乃派朝臣通判府、州的军事,和地方主官共同管理政事或职掌兵民狱讼,但实际上亦负有考察知府或知州忠贞程度的任务。

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小官王仲贤,洛阳人氏,见任眉州通判。」
《幼学琼林·卷一·文臣类》:「郡宰别驾,乃称『通判』。」

英语local magistrate

通判的详细介绍
  1. 公正裁决。

    《新唐书·百官志四》:“市令一人,从九品上。掌交易,禁姦非,通判市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所谓通判,乃中允也。”

  2. 官名。

    宋 初始于诸州府设置,即共同处理政务之意。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但握有连署州府公事和监察官吏的实权,号称监州。 明 清 设于各府,分掌粮运及农田水利等事务,职务远较 宋 初为轻轻。 清 代另有州通判,称州判。亦指任通判之职。 宋 曾巩 《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用荐者通判 戎州 。”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丘贺方回题名》:“ 方回 本隶右选, 元祐 中……通判 泗州 。”

通判的释意
公正裁决; 官名。宋初始于诸州府设置,即共同处理政务之意。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但握有连署州府公事和监察官吏的实权,号称监州。明清设于各府,分掌粮运及农田水利等事务,职务远较宋初为轻轻。清代另有州通判,称州判。亦指任通判之职。
通判的百科
通判(tōngpàn)官名。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通判的英文翻译
an official under county magistrate who administers lawsuit,e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