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

tì zi
拼音:tì zi
注音:ㄊ一ˋ ㄗˇ
繁体:屜子
屉子的基本释意
-
1.扁平的盛器,成套的屉子大小相等,可以一层层整齐地摞起来。
2.某些床或椅子的架子上可以取下的部分,一般用棕绳、藤皮、钢丝等编成。
3.抽屉。
屉子的词语解释
屉子[ tì zi ]
⒈ 一层层大小相等可套叠的盛器,如蒸笼屉子。
英steamer tray;
⒉ 〈方〉:抽屉。
英drawer;
屉子的国语辞典
屉子[ tì zi ]
⒈ 成套而大小相等,可以一层层整齐叠起来的扁平盛器。
例如:「蒸笼屉子」。
⒉ 装在床上、椅上或窗上用来隔层,且可以取下的片状物。一般用棕绳、藤皮、钢丝等编成。也作「屉儿」。
引《红楼梦·第二五回》:「一时下了窗子,隔著纱屉子,向外看的真切。」
⒊ 器物所附的匣子,可以推入或拉出,并能存放东西。
屉子的详细介绍
亦作“屉子”。一层层大小相等可套迭的盛器。如:蒸笼屉子。
装在床上、椅上或窗上可以取下的片状物。
《红楼梦》第二七回:“把屋子收拾了,下一扇纱屉子。”一本作“ 屉子 ”。如:椅屉子;窗屉子。
方言。指抽屉。
屉子的释意
亦作'屉子'; 一层层大小相等可套叠的盛器; 装在床上﹑椅上或窗上可以取下的片状物; 方言。指抽屉。
屉子的百科
屉子,是汉语词汇,解释为一层层大小相等可套迭的盛器,出处是《红楼梦》。
屉子的英文翻译
Dra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