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wō jiǎo dòu zhēng
拼音:wō jiǎo dòu zhēng
注音:ㄨㄛ ㄐ一ㄠˇ ㄉㄡˋ ㄓㄥ
繁体:蝸角鬥爭
蜗角斗争的基本释意
-
《庄子·则阳》:“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 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 蠻氏,時相與争地而戰,伏尸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后以“蝸角鬭争”比喻因细事而引起争斗。宋 辛弃疾《哨遍·秋水观》词:“蝸角鬭争,左 觸 右 蠻,一戰連千里。”亦省作“蝸争”。清 魏源《游山吟》之二:“蝸争羶慕世間人,請來一共雲山夕。”
蜗角斗争的详细介绍
- 【解释】:《庄子·则阳》:“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 觸氏 ,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 蠻氏 ,時相與争地而戰,伏尸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后以“蝸角鬭争”比喻因细事而引起争斗。 宋 辛弃疾 《哨遍·秋水观》词:“蝸角鬭争,左 觸 右 蠻 ,一戰連千里。”亦省作“ 蝸争 ”。 清 魏源 《游山吟》之二:“蝸争羶慕世間人,請來一共雲山夕。”
蜗角斗争的词语解释
蜗角斗争[ wō jiǎo dòu zhēng ]
⒈ 《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后以“蜗角斗争”比喻因细事而引起争斗。
蜗角斗争的释意
蜗:蜗牛;蜗角:比喻极微小的境地。比喻为极小的事而引起大的争执。
蜗角斗争的百科
蜗角斗争,成语,典出《庄子集释》卷八下〈杂篇·则阳〉。传说有建立在蜗牛角上的国家,右角上的叫蛮氏,左角上的叫触氏,双方常为争地而战,伏尸数万。后以“蜗角斗争”等比喻为极小的事而引起大的争执。
蜗角斗争的近义词
蜗角斗争的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
蜗角斗争的成语接龙
蜗角斗争的例子
宋·辛弃疾《哨遍·秋水观》词:“蜗角斗争,左触右蛮,一战连千里。”
蜗角斗争的感情
蜗角斗争是贬义词。
蜗角斗争的用法
作宾语;指为极小的事而引起大的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