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kè zhōu qiú jiàn
拼音:kè zhōu qiú jiàn
注音:ㄎㄜˋ ㄓㄡ ㄑ一ㄡˊ ㄐ一ㄢˋ
繁体:刻舟裘劍
包含刻舟求剑的词
刻舟求剑的基本释意
-
楚国有个人过江时把剑掉在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见于《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刻舟求剑的详细介绍
- 【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示例】: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胶柱鼓瑟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刻舟求剑的释意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刻舟求剑的百科
刻舟求剑,比喻人的眼光未必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吕氏春秋·察今》中记述的一则寓言,说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一会儿到岸的时候我就在这跳下去找剑。”当船停下时,他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指不会灵活变通之意。
刻舟求剑的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剑的成语接龙
刻舟求剑的例子
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刻舟求剑的正音
“刻”,不能读作“kē”;“剑”,不能读作“jiǎn”。
刻舟求剑的辨形
“剑”,不能写作“箭”。
刻舟求剑的辨析
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侥幸得到意外收获。
刻舟求剑的感情
刻舟求剑是贬义词。
刻舟求剑的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刻舟求剑的英文翻译
ridiculous stupidity
刻舟求剑的日语翻译
情勢(じょうせい)の変化も知らず,古いしきたりに拘(こたわ)るこ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