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偃旗息鼓
偃旗息鼓
yǎn qí xī gǔ
拼音:yǎn qí xī gǔ
注音:一ㄢˇ ㄑ一ˊ ㄒ一 ㄍㄨˇ
繁体:偃旗息皷
偃旗息鼓包含的字
偃旗息鼓的基本释意
[ yǎn qí xī gǔ ]

放倒军旗,停敲战鼓。原指不暴露目标,秘密行军。也指停止战斗。《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有伏兵,引去。” 后也用以比喻事情中止或声势减弱。

偃旗息鼓的详细介绍
  • 【解释】: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 【出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 【示例】:秦显家的听了,轰去了魂魄,垂头丧气,登时~,卷包而去。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停止斗争等
偃旗息鼓的词语解释

偃旗息鼓[ yǎn qí xī gǔ ]

⒈  放倒军旗,停止击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也指停止战斗。比喻停止做某事。

突厥受诏,则诸蕃君长必相率而来。虽偃旗息鼓,高枕有余矣。——《旧唐书·裴光庭传》

call off the army maneuvers; cease(stop) all military activities and lie low; lower the flags and silence the drums;

偃旗息鼓的国语辞典

偃旗息鼓[ yǎn qí xí gǔ ]

⒈  军队放倒旌旗,停敲战鼓,肃静无声,不露行踪。也作「掩旗息鼓」、「偃旗卧鼓」、「卧鼓偃旗」、「卧旗息鼓」。

《三国志·卷三六·蜀书·赵云传》南朝宋·裴松之·注:「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后用以比喻事情中止,不再进行。《文明小史·第二一回》:「那年正想得个京察,简放道府出来,偏偏遇著匪乱,就此偃旗息鼓的携眷出京。」

鸣金收兵 销声匿迹

大张旗鼓 重振旗鼓

英语lit. lay down the flag and still the drums (idiom)​; fig. to cease, to give in

法语(expr. idiom.)​ rouler ses drapeaux et cesser de battre du tambour, sonner la retraite

偃旗息鼓的释意
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偃旗息鼓的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偃旗息鼓的例子
秦显家的听了,轰去了魂魄,垂头丧气,登时偃旗息鼓,卷包而去。(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偃旗息鼓的正音
“息”,不能读作“xǐ”。
偃旗息鼓的辨形
“偃”,不能写作“揠”。
偃旗息鼓的辨析
见“销声匿迹”。
偃旗息鼓的感情
偃旗息鼓是中性词。
偃旗息鼓的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停止斗争等。
偃旗息鼓的英文翻译
cease fire
偃旗息鼓的俄语翻译
со свёрнутыми знамёнами(уходить в подполье)
偃旗息鼓的日语翻译
旗(はた)を倒(たお)し鼓(つづみ)を打(う)つのをやめる;やめる,停止(ていし)する
偃旗息鼓的法语翻译
rouler ses drapeaux et faire taire ses tambours(cesser toutes activités)